主持人大赛:总决赛,柳逸飞访谈蒙曼老师,聚焦故宫百年,太精彩
访谈伊始,柳逸飞从蒙曼老师“慢行北京”系列中的“中轴线”讲起,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高度的切入点。蒙曼老师指出,中轴线不仅构筑了北京城的骨架,其刚成功的申遗背景更赋予了话题时代感。由此,话题顺理成章地聚焦于中轴线上的核心——故宫博物院。
访谈伊始,柳逸飞从蒙曼老师“慢行北京”系列中的“中轴线”讲起,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高度的切入点。蒙曼老师指出,中轴线不仅构筑了北京城的骨架,其刚成功的申遗背景更赋予了话题时代感。由此,话题顺理成章地聚焦于中轴线上的核心——故宫博物院。
在整理清代“宫中档·朱批奏折”系列未编目文献时,工作人员从一批编号为“057-003”的旧卷中,发现一册罕见的嘉庆帝亲笔日记残本。
“多尔衮行宫,报价1.8亿,拎包入住清代王爷同款。”——这条广告像一颗糖衣炮弹,砸进北京二手房圈,甜的诱人,响的吓人。可剥开糖纸,里头不是龙椅,而是一桩精心包装的旧房买卖:没文物身份、没清宫档案、没市场接盘,只剩“传说”在裸奔。
泰王一行人乘坐的777-300ER客机,于当地时间晚8点多降落在廊曼国际机场。尽管现年73岁的泰王是一位资深飞行员,能够驾驭不同类型的飞机,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进入驾驶舱。
泰王一行人乘坐的777-300ER客机,于当地时间晚8点多降落在廊曼国际机场。尽管现年73岁的泰王是一位资深飞行员,能够驾驭不同类型的飞机,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进入驾驶舱。
今年10月,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、“故宫学”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《国家记忆:故宫文物南迁史》,由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。
1950年10月的一个清晨,旅顺战犯管理所突然响起广播。播音员刚说出“抗美援朝”四个字,溥仪像被针扎一样从床铺弹起,把同屋战犯吓了一跳。他从贴身棉袄里摸出一个小布包,三层布拆开,露出一块拇指大的田黄石,三条细链叮当作响——那是乾隆的私人印章,紫禁城里最顶级的“
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,泰国国际航空TG8887号专机的引擎开始预热,其轰鸣声在夜风中传递着离别的意味。泰国总理玛哈·哇集拉隆功与王后素提达在送行人员的目送下,缓缓踏上舷梯,挥手告别的瞬间标志着这次为期五天、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的历史性访华之旅圆满结束。
泰国,一片古籍记载的“黄金之地”,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。
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纪实访谈纪录片《我们的故宫》,于2025年10月11日在新华社全媒体端口、腾讯视频正式播出。节目上线后收获广泛关注,首播当日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12000,位居平台飙升总榜、纪录片热播榜、人文榜及国产榜首位,成为今年纪录
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之一,“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”正在神武门展厅展出,100余件(套)档案文献及珍贵文物重现万里归家路。作为该展策展人,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、故宫博物院档案馆(院史陈列馆)副馆长徐婉玲日前接受专访,讲述策展思考与幕后故事,从故宫文物南迁看两岸
虽然21世纪都开始25年,但我依然会感慨着人类建筑的巧妙,时不时抬头看向远方,看着一片荒芜在几年内快速搭建成百米高楼,怎么想都觉得非常离谱,真的让我同时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伟大。
1954年,李成儒出生在北京,是家里十一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。上有六个哥哥、四个姐姐,他是标准的“老来子”。
当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铁腕统治落下帷幕,一位温润如玉的年轻君主——建文帝朱允炆,于1398年登上大明帝国的权力巅峰。这位自幼浸淫儒家经典的帝王,甫一登基便以“建文”为号,开启了一场注定悲壮的政治理想主义实践。
编者的话:“一脉文渊,百年传承,万千气象”,605岁的紫禁城今年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100个春秋。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故宫博物院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(以下简称“百年守护”展)的主题,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薪火相传到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。在故宫博物
编者的话:“一脉文渊,百年传承,万千气象”,605岁的紫禁城今年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100个春秋。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故宫博物院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(以下简称“百年守护”展)的主题,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薪火相传到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。在故宫博物
《我们的故宫》以生动的纪实影像和细腻的人文视角,展现故宫在文化保护与创新传播方面的实践探索。纪录片目前已经播出的《走进朋友圈的故宫》《走向世界的故宫》《时光里的修复》《人群中的守护》《会讲故事的故宫》5个篇章,系统呈现了故宫的数字化进程、故宫经由香港澳门走向世
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纪实访谈纪录片《我们的故宫》,于2025年10月11日在新华社全媒体端口、腾讯视频正式播出。节目上线后收获广泛关注,首播当日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12000,位居平台飙升总榜、纪录片热播榜、人文榜及国产榜首位,成为今年纪录
“9梁18柱28翼角72脊”故宫角楼的复杂结构是对修缮技术的极致考验从1956年清代皇家建筑传承匠人与学者协力修缮西北角楼到1981年故宫第三代工匠“师带徒”修缮东南角楼角楼的每一次重生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接力今晚22:30锁定CCTV-1纪录片《百年守护》
北京对她本应是“课本”:哥大东亚语言与文化专业的必修课,她背过元大都平面图,也默写过明代皇帝年表。可当她真正站到太和殿台基上,课本突然变成3D,风把檐角铜铃吹得乱响,像有人在耳边用京片子说“欢迎回来”。那一刻,她脑子里蹦出的不是学术名词,而是老爸在洛杉矶厨房炸